2014年3月29日 星期六

【人物故事】魁北克人看台灣──Maxime Paquin

“Sometimes maybe it looks like useless, if everybody thinks that, nobody comes; but if everybody says ‘I will do my part,’then it can work. ”

“有些時候,或許事情看起來沒希望了,如果大家都這麼想,那就沒用了;如果大家都說『我要做好份內工作』,那就會成功。”


我非常喜歡台灣這個地方。知道了這個活動以後覺得很有意義,於是上完課,或是兼課下班以後就會過來這邊靜坐。這邊的一切都非常井然有序,學生很有禮貌:有行人穿越道,也有志工要求我們做垃圾分類,這是非常令我驚訝的地方,台灣是一個學運的模範。

魁北克學生也有示威活動,但是相較於現在的太陽花運動,我們比較激進。每個月都有很大的遊行,都會有40多萬人來參加。然而也相對台灣來的暴力,我們的警方也更加兇狠,他們丟催淚瓦斯,噴射水柱,用警棍打學生。對於在行政院的衝突我覺得比較驚訝的是,那群學生是沒有武器的,卻還是用了這個激烈的手段。台灣的學生相較之下已經非常溫和了,我認為這種情況應該是不會發生的。



在看見了新聞的報導以後,覺得媒體如果來過這個地方就不會稱學生為暴民了,學生非常守秩序,也非常溫和。在每個地方所有媒體都是一樣的,會對跟他們立場不和的群眾和內容進行抹黑,或是以偏概全的去解是一個現象,我認為台灣的媒體也是一樣。

一開始並不了解服貿究竟是什麼,但是參加活動的過程我漸漸瞭解到,服貿的內容還有民眾的顧慮。這些經濟的優點不應該成為通過服貿的原因,而是應該取得大家的瞭解與支持。服貿協議既然涉及範圍是貿易,其實最首當其衝的並不是學生,而是台灣的上班族們。我認為這不應該只是學生的運動,而是所有台灣人都應該參加的活動。如果只有學生坐在這邊,政府可能就可以說代表性不足,但是如果各行各業,所有人都坐在這裡的時候,政府就應該有義務出來回應群眾的訴求,而不只是沈默。我覺得我們不能因為覺得只有我們的力量,可能不能改變什麼而不站出來。我們一個人的力量或許微小,但是當我們有幾萬人坐在這裡時,我們可能可以改變一些事情,可以成就奇蹟。

______________
Maxime Paquin:是一位魁北克人,來台灣學中文,很喜歡台灣這個可愛的地方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